「你还记得上次打开闪光灯拍照,是什么时候吗?」
当我把这一问题抛向朋友们,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那不是手电筒吗?为什么叫它闪光灯」。以及「你不说我都忘了,原来拍照时还能用闪光灯」。
的确,如今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关心手机的闪光灯,到底亮不亮、色温准不准。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将其作为手电筒使用。
早年间,氙气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四合一闪光灯,一度是手机的重要卖点。而今,我们很少听闻有手机厂商在闪光灯上做文章了。
▲ 图片来自:unsplash
闪光灯进化简史1999 年 5 月,京瓷公司推出了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照相手机。该手机配备了 11 万像素的摄像头,可储存约 20 张照片。在当时售价约 40000 日元。
但这款手机并未配备闪光灯,遇到暗光场景的时候,相机基本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三年后,三洋推出了一款照相手机 scp-5300。这款手机特别之处在于配备了一颗闪光灯,用于拍照时补光用。时代杂志曾经将手机列入最有影响力的小工具名单。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位于摄像头右侧的黄色方体,便是闪光灯。由于年代久远,其拍照效果已不可考。但闪光灯的加入,至少增强了手机摄像头在暗光场景下的可用性。
此后一段时期,这种 led 灯源作为闪光灯的方案,成为拍照手机的主流。但同时,led 闪光灯的弱势也逐渐显露出来:照明效果差、亮度不均匀、影响照片的白平衡等等。
▲ 诺基亚 n90 便是采用 led 闪光灯.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为了解决照明效果差的问题,索尼爱立信率先将相机上的氙气闪光灯移植到手机上,于 2006 年推出了 k790 拍照手机。这可能是第一款自带氙气闪光灯的手机。
▲索爱 k790. 图片来自:gsmarena
其原理是在石英灯管内填充高压惰性气体「xenon」氙气,取代传统的灯丝。再由高压电流刺激氙气发光,在两极间发出白色的电弧,实现很好的补光效果。
相比 led 灯珠,氙气闪光灯的照明效果大大增强。亮度高、光线均匀、作用范围远,6000 左右的色温可模拟出接近日光的效果。
这些优点,让氙气闪光灯迅速成为高端拍照手机的标配。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在 2010 年之前分别推出了多款氙气闪光灯的拍照手机。
▲诺基亚 n8 的氙气闪光灯十分吸睛
而随着手机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氙气闪光灯由于体积较大,又需要高压电容来激活,逐渐被手机厂商放弃,转而回归 led 闪光灯的阵列。
led 的亮度虽然比不了氙气闪光灯,但有一个优点十分明显。它不需要高压电容器来储存足够的能量才能点亮,通电后即可发光,因此可以保持长亮的状态,让手机化身手电筒。
▲ 闪光灯化身小夜灯. 图片来自:mentalfloss
为了解决 led 闪光灯照明效果差的问题,手机厂商开始增加灯珠数量,并使用更好的透镜,来改善 led 灯光的均匀性。
在 led 闪光灯的进化之路上,iphone 曾引领过多次潮流。iphone 5s 搭载的双色温闪光灯,可以有效提升照片白平衡的准确度。尤其在拍人物时,肤色不再「诡异」。
▲ 图片来自:anandtech
这是因为两颗闪光灯色温不同,一般是一枚高亮度白色的 led 灯,搭配一枚亮度稍低的琥珀色 led 灯来补偿色温。配合软件算法,iphone 5s 可根据周围环境的色温决定曝光密度和闪光灯组合,实现色彩自然的成像效果。
▲ 单色温与双色温闪光灯的成像差异. 图片来自:魅族
之后,双色温闪光灯在智能手机阵营中迅速普及。iphone 7 系列面世后,其搭载的四合一 led 闪光灯,亮度更上一层楼。三合一、四合一的 led 闪光灯也从此流行开来。
▲ 四合一闪光灯曾是 iphone 7 系列的卖点
不断进化的闪光灯,在亮度、均匀度、色彩还原准确度上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成为暗光拍摄的得力助手。直到计算摄影兴起后,终止了这一现状。
让闪光灯式微的,不止是计算摄影约从 2018 年起,手机摄影迎来翻天覆地的革新,原因就是计算摄影的崛起。
以谷歌 pixel 3 为代表的一众智能手机,开始在相机功能中加入「夜间模式」(night sight)选项。开启后,手机便捕捉大量昏暗而锐利的图像,进行合成计算,最终输出一张清晰的照片。
▲night sight 效果样张 . 图片来自 google
从拍摄效果来看,夜间模式下的照片,通透且明亮,完全不是闪光灯可实现的高度。而且在启用夜间模式时,闪光灯会强制关闭。仿佛在告诉用户:「闪光灯已死,现在是计算摄影的天下」。
▲ 左侧开启夜景模式后,显然比右侧打开闪光灯的照片更清晰. 图片来自:251tom
另一方面,手机摄像头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大,如今甚至进入了一英寸时代。大底使得进光量大幅增加,在暗光场景中,无需开启夜景模式,都能得到一张明亮、细节丰富的照片,这进一步削弱了闪光灯的存在感。
实际上,闪光灯式微的原因不仅仅是相机暗光拍摄能力的提,还有相当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审美的提升。
当手机摄影一词被手机厂商反复强调,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手机摄影教程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影像的审美、摄影的相关知识,都比几年前有了长足进步。
▲图片来自:shotstash
如今已有很多用户,懂得如何对照片进行二次加工。比如拍完照片之后使用相册自带滤镜,或其他 app 进行调色,让照片看起来色彩更美观。使用裁切工具进行二次构图等等。
当消费者的审美提升,自然会对手机影像的质量要求更高。这时,手机闪光灯的弱势便进一步显现出来:单向正面光源,使被摄物体看起来僵硬、扁平。
比如正对着人脸拍摄,生硬的光线会削弱面部的立体感,且看起来「满面油光」。这在「颜值时代」可谓大忌。
▲ 人像拍摄很少只会在正面布光. 图片来自:bencherryphotos
此外,手机闪光灯往往还会造成照片的对比度过高,阴影杂乱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会有损照片的美感。
或许手机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多数系统在相机的默认设置中,是将闪光灯关闭的。遇到暗光场景会自动延长曝光时长,进行画面提亮。
▲ iphone 的夜间模式
于是,闪光灯从手机摄影之友,逐渐被遗忘在相机页面的角落。
闪光灯,还有这些「打开方式」即便手机闪光灯在的功能性在一步步退化,但厂商目前似乎并没有放弃它的意思。这与惨遭抛弃的 3.5mm 音频接口、实体键盘等设计的命运截然不同。
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扮演的手电筒角色,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毕竟照明的需求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比如走夜路、在暗处寻找物品等等。
▲ 图片来自:android authority
厂商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都可以在锁屏页面通过点按或手势的方式打开闪光灯用于照明,极为方便。这也是闪光灯最常被开启的途径。
实际上,闪光灯的玩法还有很多可被发掘。
ios 很早就提供了 led 闪烁提醒的功能,可在「辅助功能」中开启。当有来电或消息时,闪光灯便会闪烁,以示提醒。
qq 音乐、酷狗音乐等 app,还提供了「嗨歌」功能,开启后,手机闪光灯可跟随音乐节奏闪烁。看起来似乎有点「土嗨」,不过蹦迪或聚会的时候打开,倒也挺有氛围感。
闪光灯还能怎么用呢?应用商店里可以查找到许多测量心率的 app,只需要将手指放置在镜头模组上,覆盖闪光灯与镜头,软件便可以通过算法测算心率了。不过这种测算方式存在许多可变因素,看起来并不严谨,只能当做参考。
回望手机搭载闪光灯的初心,是为增强暗光场景的拍摄能力。虽然从这一角度来看,闪光灯背离了初心,但若用得好,依旧可以为照片加分。
比如利用闪光灯「压光」的效果,拍出主题突出的近物。由于闪光灯的亮度照射在近距离的物体上,往往比自然光要亮,在自动曝光的算法下,会优先以物体为测光对象,形成主体明亮,背景较暗的图像。
▲图片来自:一点 onepoint
就像下面这样图,右侧开启了闪光灯拍摄的花朵,比左侧未开启的主体更突出。囿于手机闪光灯的亮度,在阴天或者环境光稍暗时,效果才会比较明显。
▲图片来自:一点 onepoint
或者利用闪光灯,创作极简剪影。将手机的闪光灯打开,用胳膊夹住,侧站在墙面前。关闭室内灯光后,拉低手机曝光值,便可拍出美妙的剪影。
▲图片来自:抖音/咋拍 app
再如夜晚拍摄人像时,打开闪光灯来补光,增强面部细节,让照片看起来更富质感。但有两点需要注意,面部出油的朋友不适用;背景不宜太黑。
▲ 图片来自:抖音/littledry
还有一些网红的拍摄教程里,习惯打开闪光灯对着镜子自拍。从成片效果来看的确很酷,但拍摄之前要确认镜子是否足够干净,以及面部是否出油、背景的亮度是否合适。
▲ 图片来自:抖音/让让让一下
除了上述的功能,有些设计独特的闪光灯,甚至可以成为背壳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 redmi k40 游戏版,其闪光灯采用了闪电的造型,看起来动感又年轻。非常符合游戏手机「迅猛」的标签。
魅族在闪光灯设计上也颇有心得。魅族 pro 6 推出的环形闪光灯,如今已成为品牌的标识设计,魅族 18 pro 依旧在沿用。
魅蓝 e2 曾将闪光灯融入天线中,首创流水式闪光灯设计,比市面上常见的圆形、长条状的闪光灯,要灵动优雅得多。
从功能性到装饰性,手机拥抱闪光灯已有约 20 年的历史。在这 20 年里,手机的形态与功能历经多次革新,但闪光灯就像钉子户一样,驻扎在手机阵营中。
在手电筒、通知交互、心率监测等新功能被挖掘出来后,它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就看产品经理们的脑洞够不够大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