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迫击炮模拟器游戏,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般的小伙伴瞅了这个题目,一准会说:“三八大盖那子弹!”
咋说呢?您这答案并不全对,抗战那会八路军的子弹,五花八门多了去了。
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一开头的时候,八路军您别说子弹了,枪械还都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老套筒,汉阳造,甚至比较先进的中正式也有。
老套筒那是多会的老物件了?清朝末年1895年,汉阳兵工厂造的老物件。
当年八路军初创的时候,还是1937年的事了,您自己个算算这中间搁了多少年?都快半个世纪了。
而且老套筒算是咱使用无烟火药造枪的第一批枪械,仿的还是德国产的第一支使用无烟火药击发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
至于汉阳造,其实说道根子上就是把老套筒那筒子去掉之后的枪,所以这两款枪使用的都是7.92毫米圆弹头。
至于中正式,使用的是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嘴,这款中正式步枪,其实说道根子上,是国民党为了统一军队使用制式步枪造的一款枪。
咋说呢?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国民党虽然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但在内部还是山头林立,外边的旧军阀被消灭了,但国民党内部的新军阀还有不少。
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相互之间攻击的事也不少,这也造成了派系不同,这部队使用的枪械也不同,杂七杂八的有够乱的。
而日本人又发动九一八事变,眼瞅着就要有对外战争了,那么为了增加战斗力,这才仿造了德国毛瑟二四式步枪,弄出了中正式步枪。
这款枪最初的时候,就是为了装备德械师使用的,当年预计要弄出六十个德械师,但日本侵华速度很快,没来得急完全建设出来,就装备了四个师。
其他几个调整师也就是凑活着以中正式步枪为主,汉阳造为辅的样子。
而且这中正式在初期也就造了十二万条,不多的,大多数还都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人激战中消耗掉了。
所以国民党都不多,您就更加别说八路军手头的中正式,更少!
您以为当年八路军初创的时候,武器就这三款吗?这就是一个主要的,其他什么土枪,别人不要老掉牙的枪械也不少。
别的不说,听过独橛子吗?就这玩意掰开了就能塞一发子弹,再想掰开塞一发子弹,您还得拿棍挑出那废弹壳才成,一发打完,想要上子弹,别想了,有那功夫敌人能给咱来一梭子,这就是机会就一次的土枪。
但凡历史上在中国出现的老枪老炮,保不齐您就能在八路军的部队里头能找到。
那会八路军啥都缺,老话说得好,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只要能打死敌人,这就是好东西。
您要说万国造他也不过分。
您看枪械都这样了,那就更加不用说弹药了。
接下来咱就捋一捋,打红军开始到八路军,这个弹药情况。话说,红军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枪械大多都是以老套筒为主,如果枪械不够了,也有拿冷兵器的。
这不后来红军壮大,根据地扩大了,蒋介石派军队进行围剿。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缴获了不少汉阳造,也算是鸟枪换炮,老套筒被逐渐的替换掉了,这汉阳造就成为了主流。
再往后,红军进入长征,这一路上缺食少穿的,一路打过来,红军的队伍少了,这好家伙也遗失了不少。
当部队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国民党还是没有放弃对红军的围堵,至于在眼跟前,在中国国土上蹿下跳的日本人国民党就没有放太多的注意力。
这个期间又和国民党交手几次,东北军,胡宗南,阎锡山在这个时间点上都和红军打过。
这不后来,西安事变之后,迫使蒋介石同意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红军当时就被整编成了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以及129师。
按理说整编完成之后,国民党要给八路军进行补给和补存战场消耗的。
但您也知道,蒋介石那是把共产党当做心腹之患来看待的,补给啥的,他不可扣这都不可能。
所以当时八路军领取的军饷也就够个吃喝,至于领取的补给最多的也就是军装而已,至于枪械,别想了,不会给你发一支的。
当然作为合作,你不发一点是不可能的,走个过场也得走不是?所以国民党发给的通常是弹药。
也就是说,一开始八路军弹药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从国民党政府这里领取的,当然这个领取,也有间断性的变化。
您比方说,刚一开始国共合作,1937年的时候,八路军刚刚组建,国民党政府当时就拨给了七九步枪弹三十万发,七九机枪弹二十万发,驳壳弹二十万发,手榴弹一万两千枚,甚至于大方的给了六百二十枚迫击炮弹。
给发炮弹可不多见,以后这玩意金贵的和枪械一样,很少在见到了,毕竟这是刚开始合作1937年的事了。
您如果翻阅《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里面记录过1937年九月十九号,周恩来给毛主席的致电,内容就提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放五十万发步枪弹,后加二十万发的内容。
您要对照当年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领取的统计表,就知道了这后来加的二十万发是驳壳弹。
说道这里不得不说上一句,有些小伙伴会认为,一发不是二十万就是五十万,这挺多的啊!
多啥呢多!您自己个平均一下,五十万发一个师按照一万五的计算,三个师就是四万五千人,一个人也就是十一发多一点的量,所以看着数挺大的,真心不多,打场战斗基本上也就没了。
那么这个时期不仅国民政府会给八路军发子弹,就连那些个军阀也会给八路军发子弹。
您别以为这些个军阀好心,大多那是有事相求。
咱别的不说,就说阎锡山。日本人打进山西了,阎锡山有点慌了,他招架不住日本人的进攻,这就求援,国民政府的中央军腾不开手,这不就找到八路军了。
当时八路军刚刚改编完不久,接到阎锡山的请求,这就开赴到山西的战场打日本人了。
当时阎锡山为了表示一下,让八路军尽快,赶快,马上进入山西,给八路军发了七九子弹五十万发,中正式子弹五十万。
后来还给了二百挺冲锋枪,这算是大手笔了。国民党给八路军发枪,这可是有数的几回。
看起来似乎阎锡山挺大方的,其实您压根就不知道,之前八路军可是向阎锡山提出补充军械的要求。
您知道阎锡山的答复是啥吗?小钢炮,刺刀,水壶,十字镐,七九子弹恐难办到,言外之意就是没门,就是不给。
阎锡山可是有自己的军工厂,最鼎盛的时候,阎锡山兵工厂的员工就有两万多人,您别说步枪了,机枪,冲锋枪,各种小钢炮大钢炮这都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子弹只要你说就成。
阎锡山的军火生产能力,搁在当时那都是名列前茅的。咱别的不说,每当阎锡山感觉需要拉拢一下对方的时候,少不得就会送对方几挺冲锋枪,这都成标配了。
这也是为嘛日本人步步紧逼之下,阎锡山慌了神,给八路军送上二百挺冲锋枪的原因,老规矩都习惯了。
后来太原失守,阎锡山的晋绥军囤积在仓库里头的物资太多了,多的光他自己都拉不走,但他又不想把这些东西白白的便宜了日本人,又送给八路军不少。
说真格的这里边的东西,还真多,步枪机枪火炮也有,军大衣之类,居然还有防毒面具。
这里边最典型的就是阎锡山,其他的也有,您比方说新疆的盛世才,这人就有点抠门了,四挺高射机枪还成吧,子弹就只送了两万发。
不管怎么说吧,这头一年八路军受到的国民政府和第二战区发放的各类型号的子弹,也有个五百四十六万发,手榴弹七万多枚,迫击炮也有个九千多枚。
这就算是国民党这块发放的最肥的一年了。
转脸到了1938年七月份,国民党就开始挑起矛盾了,甚至于在1939年的一月份,国民党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中就明确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政策。
所以打这里开始,国民党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发给八路军的弹药就开始减少了。
列个数据,您就知道了,在抗战进入第二年的时候,八路军得到国民党政府发放的子弹就已经变成了三百三十万发,手榴弹六万发。
您自己对比一下,都有了明显的减少,尤其是子弹。
事情到了1939年的下半年,国民党在陕甘宁根据地搞摩擦,最终导致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的子弹补给。
究其原因,您要是翻阅《叶剑英年谱》就可以得到答案。
当初陕甘宁边区是国民党搞摩擦的一个重点地区,八路军三五九旅回援陕北,而国民党借着这个事发挥,说什么不听调令啥的,最终就停发了弹药。
为了这,蒋介石还在1939年专门批示了《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呈复核发朱德部弹药情形电》,在这里头就着重强调了不要给八路军发放弹药的事。
其实这事就是国民党没事找事,后来皖南事变中,国民党那前后表现是啥样子的?最终九千多人的新四军,被国民党八万多人围攻,打了七天七夜,突围出来新四军就剩下两千多人。
这说的远了,咱接着聊。咋说呢?停发是在1939年底,那么这一年国民党也发放了一批弹药,各种类型的弹药也就是一百八十二万发,手榴弹两万颗,炮弹给了两千五百发。
您别忘了,这里头还有卫立煌作为第一战区司令,给发放的五十五万发子弹,和二千颗迫击炮弹。
您都不知道,这是卫立煌去了延安之后,很有感慨,才拨出去的,但就这,要不是八路军提前一步运走了,这要是慢上一会,就会被国民党另一道停发的手令给截回去。
1940年的时候,左权向中央军委做过汇报,三年的抗战时间里头,各种型号的子弹,消耗了三千多万发,这里头有各种步枪弹,手枪弹以及机枪弹,手榴弹消耗了三十多万枚。
您看这消耗,就光国民党发的那点,压根就不够的。
所以当时八路军的枪弹还有其他的来源。
那么剩下的一种来源就是依靠缴获。咱就拿129师做个例子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话说战场缴获,这就比较费事了,毕竟战场您还要有一个消耗,而且想要缴获,您必须得把敌人完全消灭了,这才能趁着打扫战场的功夫得到缴获。
而八路军129师,枪四年的战场消耗和缴获比中,只有第二年,战场消耗比缴获小,达到了1:4.
其他三年战场消耗和缴获差距都是巨大的,最大的一年是抗战第三年居然达到了8:1.
在这种消耗下,战场上的缴获压根就抵消不了消耗。
小编给您列个数据,抗战第六年,也就是1942年五月份到1943年四月底,129师缴获了二十七万发子弹,炮弹二百九十五枚,这里头还有地雷化学弹,这些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那么这一年的消耗有多少呢?各种子弹大概有五十八万多发子弹,炮弹消耗了六百一十枚,相对忽略不计的地雷就消耗了一千五百六十六颗。
这一年还算好的了,缴获和消耗的占比接近了1:2.
咋说呢?129师这数据算是好的了,其他部队的消耗和缴获比差距更加大。
总的来说,抗战一开始的时候,消耗和缴获的占比还成,越往后这种消耗和缴获的占比差距就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抗战爆发之后,日本人的主力搁到了正面战场,留在后方的兵力就是一部分,这个时间点上,八路军虽然装备差点,但依靠伏击战,袭击战,可以对日本人的部队进行成建制的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是消灭,在他们还来不及把弹药消耗就打死了他们。
所以这个占比就会好点,顺道咱还开辟出不少的抗日根据地,比较出名的有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等等。
那么1940年之后,日本人在正面战场上打成僵局,这重点就开始转移到了后方,各种针对八路军的法子就来了。
大家伙看到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等等,到处的修碉堡,这就限制了八路军大规模用兵的可能。
最大规模也就压缩到了营级单位进行作战,所以这种消耗和缴获占比就会变大。
这就得依靠另一种手段了,那就是咱场所的边区造。边区造子弹很困难,一般都是通过修复子弹壳,重新装填火药来实行生产子弹的,俗称复装弹。
那会八路军的复装弹还主要依靠手工来制作的,后来在1940年以后,有了设备这才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家伙都知道,八路军的战士想要领取子弹,就得用子弹壳换,听着很好,一个子弹壳换一发子弹。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有问题的,您比方夜战和战斗紧急的情况下,回收弹壳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一场战斗下来,能收集一半消耗的子弹壳就不错了。
而收集上来的子弹壳,并不是全部可以用来复装子弹的,大约只有24%可以用来复装。
后来在1942年的时候晋察冀精炼黄铜的技术突破,无烟火药也能够稳定生产了,咱自己造子弹这才上了正路。
到了1944年的时候,根据资料显示,晋察冀军区每个月能造一万九千发七九子弹,一万一千发六五子弹。
而复装弹,七九弹有一万发,六五弹有三万发,捷克机枪用的子弹一万发。
其实这些方法依然不够战场使用的,八路军还进行了收集弹药弹药的工作。
您比方说收缴一些民间弹药,还有散兵游勇,甚至是土匪武装的弹药。
再有就是用钱去购买,当然还有一些爱国人士赠送的弹药。
用钱就购买弹药,很不划算,有的地方步枪弹一元一发,有的地方过分到了十元一发的地步,而中央下拨的款项,预计是几毛一发,这差距那是相当悬殊的。
总之那会那是想法子弄子弹。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国军的王牌机械部队配置了哪些美式武器?
据民国34年(1945年)6月,国民政府军政部编撰的《军政统计》
国府陆军各机械化部队包括机械化学校在内,武器编制及现有数统计如下:
可以看到表中的美式武器有点50高射机枪,点45冲锋枪以及疑似美式武器的柏郎林(即勃朗宁轻机枪,国军装备的勃朗宁有比造7.92口径,也有美援7.62口径。)
再看车辆
从上到下我们看,表中的美式战车有m4中型坦克、m3a3轻型坦克和福特小战车。
再看下一张
首先表中可以确定是美式装备的是点30口径重机枪,还有火箭炮应是指美制火箭筒。
另外,以上表格没有反映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1945年7月装甲兵第一团脱离48师之后,接收了驻印军战车第二营、第三营的装备,仅gmc卡车(也就是美国通用公司的吉姆西)就有120辆,还有吉普车、道奇车等。但是在上述表格中却找不到在此之前驻印军战车第二、第三营的车辆保有量。(从表格的记录方式来看,也可能是统归入战车训练处那一列的数据中了)
再比如,48师搜索团装备过美制m3a1装甲侦察车,
驻印军战车营曾经装备过美制m3a1半履带装甲车
这些表中也未予以反映。
虽然这份统计中对驻印军各部情况描述不明,表上很多装备也没有明确说是何样式,不过考虑到驻印军战训后勤由美国人包办,抛开驻在国内的48师和装甲兵第二团不论,至少隶属驻印军的机械化部队所装备的主要武器不论枪炮战车,应均系美式。
附:驻印军战车营及所辖各单位编制概况如下:
重迫击炮是什么意思?
重型迫击炮指口径在100毫米以上,全重量94公斤以上,最大射程8公里左右的大型迫击炮。重型迫击炮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射程较近,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
重型迫击炮:口径在100mm以上,全质量94kg以上,最大射程8 000m左右,装备团、营级(个别装备师、旅级)。
m120/m121式120毫米迫击炮武器系统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基本的间瞄火力支援能力。它是一种传统的滑膛迫击炮,采用前装式。与二战时过期的107毫米重型迫击炮系统相比,其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安全性更高。该炮现已在机械化步兵部队、摩托化部队、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替代了107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达7 240米,m120式采用牵引而m121则采用车载,能够发射美国生产的各种增强型弹药。
是怎么判断对方炮兵在哪的?
如今无论自行火炮还是牵引式火炮都非常强调机动性,行进间急停射击,打一炮换一个地方,从目标获取、火力协调、射击到撤离阵地不超过3分钟。
之所以这样苛刻,是因为现代炮兵反击速度实在太快了。在各种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移动目标侦测雷达和先进计算机加持下,反炮兵火力5秒之内就能定位目标,1分钟内炮火就覆盖过来。
再像以前那样慢悠悠的开炮、转移阵地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现代炮侦雷达虽然反应速度快,极大的改变了炮战面貌,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包打天下的装备。因为:1、雷达受各种自然环境限制,如地形、雨雪雾霾等天气影响,定位精度仍然不足,不能满足精确射击要要。
对近距离迫击炮定位还比较精确,如瑞典“亚瑟-a” 反炮兵雷达对迫击炮定位精度在8*12米范围内,炮火覆盖就能摧毁目标。
▲瑞典爱立信研制的亚瑟反炮兵雷达但对远距离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等目标,炮侦雷达的定位范围就较为宽泛,大于炮阵地范围,达不到精确射击要求。
2、各种身管火炮都有冷炮发射问题,身管、发射药在适应过程中导致首轮发射弹着点散布较大,难以直接命中目标,给对手留下躲避时间。
再加上飞行距离越远,炮弹受风速、重力、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越大,弹着点散布也越大。
所以在敌方炮兵快速机动情况下,首轮炮击杀伤程度有限。敌方自行火炮完全可以在极速射后1分钟内转移到200米之外,从而远离反击炮火覆盖。
▲美国tpq-37型远程炮位侦校雷达作战示意3、己方炮兵射击时还要时刻提防对方反击。尤其炮侦雷达是个非常拉仇恨的家伙,是对方重点清除和打击的装备。
炮侦雷达属于主动雷达,容易受干扰和攻击。敌方可以用雷达干扰机干扰,也可以用雷达侦察机交会定位测定坐标,发起火力反击。如果打不着敌人反而被敌人反击成功,那就亏大了。
▲无人机搭配反辐射导弹所以直到今天,想消灭敌方一个炮兵群也不轻松,在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就更加困难。二战时,在战术合理的情况下压制敌方一个炮兵连也要上百发炮弹,摧毁一门炮更需要几百发炮弹才行。
如1941-1944年间,苏军和德军在列宁格勒打了三年艰苦炮战,用尽了各种装备和战术。为了消灭德军2门170毫米火炮,苏军用8门130毫米铁道炮发射了300多枚炮弹,才摧毁1门。其难度可见一斑。
▲一战时德军的弹幕射击计划图那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里,炮兵又如何进行反炮兵作战呢?没有先进科技,就用人力、战术和大量弹药来弥补。一、二战时期,仅发现敌方炮阵地就要大量人力和复杂战术,精度还不高,需要大量火力覆盖来压制和摧毁。
1、光学侦测。
光学侦测适用于近距离炮战。在目视通视的情况下,安排多个观察员用望远镜、炮队镜等光学观测设备监测敌方开火时产生的浓烟、炮口闪光等现象,再通过交会定位确定敌方阵地,引导己方火炮攻击。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苏军观察员一条光测基线建立后,正面宽度约6-10千米,侦察距离约10-15千米。
光学侦测距离近,受天气影响大,复杂地形及丛林地带中效果不佳。敌方多门火炮同时开火时,观察员也来不及分辨目标,无法定位,所以要和其他方式配合使用。
2、声测侦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侦测方式,直到今天仍在很多国家使用。
它是被动侦测方式,不发出任何声音,只用拾音器或大喇叭接收敌方开火时产生的脉冲声波,通过量取多个声测站接收声音的时间差,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火炮坐标。具有作业隐蔽、抗干扰能力强、不受能见度限制、能侦察隐蔽物后方的敌人火炮等优点。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军的听音装备整个声测站由多个声测哨和计算中心组成,各声测哨间相距约1000米,用有线电缆连接起来。声测阵型展开后正面宽度约10千米,对迫击炮侦察距离3~5千米,对加农炮、榴弹炮侦察距离15~20千米,定位精度约100-300米。
声测侦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一开始用于反炮兵作战,后来又应用到防空领域,监听敌人飞机。
当时的侦测设备很原始,各种各样的大喇叭就像大耳朵一样,看起来颇有喜感。二战中,美军有75%的反炮兵侦察是通过声音侦察方式实现的。
▲像两个大耳朵后来声测设备不断完善,从早期的有线连接变成无线连接,计算中心也由人力改成计算机。反应时间大大提高,确定目标时间缩短到5~15秒。
80年代后,各国又积极开发新型声测器材。美国研发的“帕尔斯”声测器材,使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处理信号,能同时监听多个目标,并在显示器上将敌方炮阵地坐标标出来。未来,声测侦察仍将发挥重大作用。
3、航空侦察。
地面侦测终归受地形、环境、距离、视野等各方面限制,航空侦察就能很好的弥补缺点。它极大的拓展了侦察范围,提高准确性。现代无人机能侦察 40-50千米外的敌方炮兵阵地。
一、二战时期没这种技术,各国就用大型气球载人侦察,也为己方火炮校射。
▲载人气球新兴的飞机也加入到侦察阵营中来,是其重要任务之一。苏德炮战中,苏军用伊尔-2炮兵校射飞机侦察德军火炮。对必须要摧毁的重点目标,还直接从空中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伊尔-2飞行坦克4、日常观察和判断分析。
战场上,双方都对敌方仔细观察,从任何蛛丝马迹中推断炮阵地方位。如重型火炮群体型庞大,需要平整坚实的地形部署,不可能出现在陡峭山坡、松软湿地和沙滩中。
炮群需要大量物质、弹药补给,通常会依托公路构建。若某天观察员发现公路附近人员、物资异常调动,就有可能是敌人在新建炮阵地。
▲紧靠公路的火炮阵地另外,从一些隐蔽地形和植被变化也能发现敌方观察所和炮阵地迹象。甚至通过弹坑大小、散布,也能推断敌方火炮种类、口径和大体发射位置。这些工作需要平时大量培训和练习才能完成。
但就算有众多设备和战术,反炮兵仍然不容易。因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敌人不会呆在那里让你猛炸,他们也会进行各种伪装和防御,如:
1、构筑各种混凝土和土木工事,将火炮和人员藏在其中。炮火来袭时,人员躲避。大炮钢筋铁骨,不怕冲击波和破片打击,除非准确命中,否则很难摧毁一门火炮。
▲防御工事就算被炸伤,修复一门火炮也不算困难。只要人员伤亡不大,火力点随时可以复活。
2、布置假阵地、制造烟雾、利用伪装物掩盖真正的射击点。真假阵地同时开火,用声音、烟雾和闪光混淆对方判断。
多门火炮同时开火时,光学侦测、声音侦测都会因环境恶劣和数据急剧增多而无法给出准确坐标。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3、构筑多个备用阵地,火炮在其间机动转移。反击速度稍慢一点,敌方就转移到下一备用阵地去了。
▲各种打击体系综上,战场上反炮兵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只是压制射击,需要大量弹药支持。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每一次反炮兵作战都需要周密计划、精确部署,再加上优秀指挥才能取得战果。
纵然今天有先进雷达,反炮兵仍然是一项系统、复杂、多单位协作的任务。炮兵是技术兵种,指挥、侦察、射击各环节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是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神”!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能推荐几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吗?
推荐12部特种部队电影:
1、《黑鹰坠落》
这里没有《拯救大兵瑞恩》的煽情回忆,也没有《现代启示录》的痛苦反思,有的只是战争,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故事讲述的是1992年美国大兵和东非国家索马里恐怖分子的战争故事。当时索马里内恐怖分子连年征战。部落战争不断,使得国民饿殍遍野,死亡的平民人数达到30万。该国政府由独裁者默罕默德法拉艾迪德占领,并且嚣张难耐,抢走国际救援组织的物资,并且直接向世界维和组织宣战。满腔热血的美国特种兵兵得到的任务是推翻艾迪德政权。
整部电影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有的只是命运和与命运抗争的人。
2、《勇者行动》
最专业的军事题材影片中。
本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被认为是真人版的《战地3》。
讲述了一起海豹突击队队员解救被绑架的cia人质的故事,作为现代世界中最勇敢、最杰出、最训练有素的战士,受到上级的委派,一个海豹突击小分队接受了营救一位被绑架的cia特工的任务,结果却执行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令人震惊的更宏大的阴谋。
3、《敢死队系列》
汇聚了包括史泰龙、施瓦辛格、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杜夫朗格等在内的一大批功夫硬汉、动作巨星,单凭这这个阵容也必须要去看的。
4、《勇闯夺命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动作片中的极品,无论编剧导演演员各方面都很不错,让人看着十分过瘾。影片表达的主题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且是典型的美国式表现手法,导演拍摄水平与电影技术相当见功力,商业片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本片的原声音乐,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5、《战狼》系列
成就吴京票房王的电影。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虽是主旋律,但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6、《孤独的幸存者》
真实事件改编。拍摄方法上也追求真实至上,特别是中间那长达几十分钟的林子战,晃动的主观镜头,重度消弱配乐,留下的是心跳声、呼吸声、垂死前的喘息声。
阿富汗国会大选前期,美国军队对周围辖区做肃清工作以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大家都知道,那边有很多的混乱地区,俗称三不管地带。由艾哈迈德·沙赫带领的塔利班组织趁机发展壮大,足以威胁美国的利益,于是一场海豹突击队针对塔利班组织的行动悄然开启。
7、《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戏,看的非常过瘾。画面的效果真是好,特技也非常的棒。
精准的节奏、立体的人物、巧妙的悬念和为续集预设的包袱,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刺激,堪称教科书式的杰作。
8、《冲出亚马逊》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
在中国影史上,无论从感观刺激还是情节上无疑都是一次突破,该片获得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9、《太阳之泪》
豆瓣评分7.2。本片是以美国最著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为题材讲述的电影。电影讲述了美国海豹突击队为了营救在战区被俘虏的医生而进行的营救行动。影片不管是爆破还是狙击都是显得老道专业,同样值得观看!
10、《美国狙击手》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主角是战场英雄,神枪手,最远狙击距离为1920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美国,但是因为战争才残酷,他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收到煎熬和摧残,他无法去很好的做丈夫和父亲。一个美国英雄却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就是这么一位传奇人物,却在射击场被患有战争创伤综合征的老兵枪杀。
ps:影片最后,是真实的悼念场面,所有人在灵车通过的马路边夹道悼念。
11、《危机13小时》
迈克尔·贝执导的军事题材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本片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只有当子弹飞起来的时候,迈克尔·贝才处于他最好的状态。他对战斗场面的把控非常棒,氛围塑造紧张而又不乏创造性。
12、《红海行动》
根据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
好莱坞大片的质感,138分钟有100分钟是枪战爆破,坦克追逐戏精彩。
就写实而言与其说是国产《黑鹰坠落》不如说是升级版《危机十三小时》,林超贤更像爆炸贝附体。
没有《战狼2》那样刻意煽情突兀搞笑,没有《湄公河》那样玩到脱线,只有燃到炸裂的团队协作一气呵成。
欢迎来交流分享!
如果你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哦!
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